您现在的位置: 美人蕉 > 美人蕉栽培 > 正文 > 正文

璧山多措并举优化水环境央广网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3/5/17 18:07:13
治疗白癜风哪里好 http://m.39.net/pf/bdfyy/bjzkbdfyy/

 

福禄镇红山村生态湿地

水,滋养着地球上的万物,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“清洁员”。面对污垢,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水清洗,但被“弄脏”的水又该如何处理?

近年来,璧山区从源头着眼,通过修建冬水田、生态湿地等方法,为河流安上天然“净水器”,有效阻止农业生产中的氨氮磷污染河流。如今,璧北河、梅江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,璧南河水质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,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
生态湿地构建水生态保护缓冲区

水道蜿蜒,河流纵横交错,鱼塘、菜畦星罗棋布……近日,走进福禄镇红山村,50余亩的生态湿地令人眼前一亮,水生植物覆盖其间,睡莲亭亭玉立,美人蕉艳丽夺目……

而在过去,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。该生态湿地位于梅江河支流附近,其上游为余亩的蔬菜、水果基地,种植过程中施肥、打药等操作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,河水又脏又臭。

“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往这边走,现在这边建起了生态湿地,环境好多了,我和家人们每天晚饭后都会来这里走一走。”家住附近的陈庆华笑着说道。

这只是璧山区通过建设生态湿地改善河流水质的一个缩影。自年以来,璧山区逐步在15个镇街推广生态湿地建设,治理类型分为河道治理型、塘库治理型、沟渠治理型和田块治理型,栽植的水生植物主要有睡莲、水芭蕉、金鱼藻、香蒲、水生美人蕉等10余个品种。

据了解,生态湿地主要采取“九宫格”形式修建,通过在各水池里栽植水生植物,将污水从上口引入,流经“回形针式”的格子,最终从下出口流出,运用其沉淀、吸附、分解等作用来改善水质。

“通过水岸共治,大量建设生态湿地,构建起水生态保护缓冲区。清澈的水流入河库,区域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。”区生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全区已建成生态湿地亩,其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湿地亩,治理27个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亩,对.8亩种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进行了有效拦截。

修建冬水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

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是造成河流污染、水质变差的重要因素,氨氮磷则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,主要来自种植大户和散户施用的化肥。相比在种植大户附近建设生态湿地不同,散户的农田比较分散,也不太规整,是污染防治的难点。

那么,究竟如何破解该难题?

2月4日,正是冬季农闲时节,记者在大兴镇石鼻村找到了答案,只见数百亩由小块土地组成的稻田,四周被堆起来的泥土围着,形成一个土堰,里面装满了雨水。

“以往每年秋收过后,稻田就无人管理了。每逢下雨,土地未完全吸收的氨氮磷随雨水流入河里,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。”区生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现在通过发展冬水田,先对农田进行15公分深耕,村民再自行筑田坎蓄水,氨氮磷被土地充分吸收,等到来年春耕放水,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,还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有机肥料。

据了解,自年以来,璧山区逐步在璧南河、梅江河、定林河等两岸干支流积雨范围内的正沟(正冲)适宜田块修建冬水田,并按每亩元的标准给予农户补助。年,全区发展冬水田0亩,年增长至亩,年更是达到.89亩。

区生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璧山区还将继续采取生态修复措施,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水质治理,在河道两岸配套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缓冲带,大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以青青绿野呵护生命之源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meirenjiaoa.com/mrjzp/12545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美人蕉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